南阳旅游切换城市

㕵㕵㕵  查看地图

当前位置: 南阳旅游网 > 邓州市旅游

邓州市简介

位于河南省西南边缘,北依中原,南抵楚襄,被称为豫、鄂、陕三省雄关。如今横贯全境的焦枝铁路、207国道,距离不足50公里的南阳、襄樊、老河口三个机场和通江达海的河口码头,构筑了这座新兴城市的立体交通网络。通讯设施完备,国内外直拨电话、传真已开通10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 邓州素以“资源大市”著称,是全国秸杆养牛示范县(市)和南阳黄牛、商品粮、外贸烟、优质棉基地,矿藏丰富,主要有高品位资土和黑墨玉大理石。 “八五”期间,全市粮食年均总产6亿公斤;畜牧、烟、棉、林果、蔬菜等五大支柱产业形成规模;烟、棉、油总产量跃入全国百强行列。

 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,形成了食品、纺织、建材、化工、机械六大工业体系。 回首过去步履坚实,展望未来信心百倍。到“九五”末国民生产总值要达到76亿元,工农业总产值要达到175亿元,财政收入达到3.5亿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,使邓州成为工业发达、农村富强、城镇繁荣、社会事业进步的中等城市。

  招商引资以“引凤工程”为载体,实行以资源换技术,以产权换资金,以存量换增量,以市场换项目的方法,开辟间接利用外国政府及民间组织贷款的新途径;以“中国穰东服装节和经贸洽谈会”为桥梁,积极和“三沿”发达地区缔结友好城市、友好乡镇,抓住沿海产业升级和向内地转移的机遇,积极主动地联合协作。

  目前,邓州市委、市政府正带领百万邓州人民,学习先进找差距,抢抓机遇上台阶,以“奋力拼搏争一流水平,务实苦干创一流业绩”的邓州精神,阔步迈向21世纪。

  古文化简介

  邓州自古迄今,文化灿烂,名人辈出。 邓州古为荆州之地。距今约六千年前已有原始人群居住,属苗蛮部落群。禹征苗,夏“仲康封子于邓,始有邓国”。《诗经》中的《台南》、《周南》即为襄、邓境内的民歌。邓州载入光辉史册的东汉“二十八宿”中的贾复、杜茂、刘隆,曾为汉王朝的中兴立下汗马功劳;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开中医之先河,世尊其为“医圣”、“群方之祖”:宗懔以其善治和博学成为南北朝时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;唐代名将张巡固睢阳,以寡敌众,一举挫败安禄山叛军,遏其南下江淮。

  北宋贤臣范仲淹在邓州创建花洲书院,在此写下不朽名篇《岳阳楼记》,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历历激越后人,千古颂唱;南宋名将王坚扼守合州钓鱼城,致号称“上帝之鞭”的蒙哥大汗“折鞭”于城下;明朝内阁大学士李贤所著《天顺日录》、《古穰文集》被收入《四库全书》。

  辛亥革命先驱王庚先、女发明家丁育三、现代著名语言学家丁声澍、著名作家姚雪垠、著名教育家韩作黎、著名军旅青年作家周大新等,各领风骚,无愧为一代英才,国之骄子,是邓州的光荣和骄傲。 邓州景色秀丽、文物众多。境内有1.3亿年前的化石点5处,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13处,以及商代、战国、汉代遗址51处。

  1988年邓州福胜寺塔地宫出土的宋代文物金棺、银椁,轰动国内外;1995年邓州八里岗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部落遗址,被评为全国10大考古新发现之一。

   工业企业风采 改革开发以来,工业发展迅速。已建成了食品、纺织、建材、化工、机械六大工业体系,得到上级各部门的肯定和赞誉。近年来,全市各企业转抓练增,苦练内功。六大工业体系的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0%以上,组建化工、粮油、棉纺、建材四大企业集团,努力造就和培育了一大批企业家队伍。

  其中,邓州市第一棉纺厂自1988年建成投产以来,经过近10年的长足发展,产品已远销国内20余个省市自治区,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和欢迎,部分45 s棉纱通过香港出口西欧地区,在国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,是南阳市、邓州市的重点骨干企业和利税大户之一。被河南省统计局授予“河南省效益百佳、税利百强企业”,被河南省工商银行命名为AAA级信誉企业。

  邓州市第一化肥厂是中一型全民企业,始建于1966年,现有固定效益8500万元,主要产品碳酸氢铵、资料编织袋,产值超亿元。该厂主要产品“邓福”牌碳铵产品以含氮量高,水份低质量稳定而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,产品不仅畅销本省,还远销湖北、四川等省市,跻身于“河南省一级先进企业”、“河南省百强企业”、“中国500家最大化学工业企业”, 被化工部授予“全国化肥生产先进企业”等多项荣誉称号。邓州卷烟厂始建于1969年,现为国家中二型企业,年生产规模15万箱,具备独立研制开发各种类型不同风格的卷烟能力,先后推出16个牌号20多种规格的卷烟,其中雪茄型“松”烟1992 年被评为“全国畅销牌号”, 烤烟型“华贵”烟1995年被国家烟草局评为“一等品”,目前产品远销五省区100多个市县, 是河南省百家利税大户之一,多次被省市评为先进单位,多次荣获河南省工行“AAA”级企业。

   农业·粮油·畜牧·烟·棉·小辣椒 农业是邓州市的基础产业。“九五”期间,全市粮食年均总产6亿公斤,烟、棉、油总产量跻身于全国百强行列。畜牧、烟、棉、林果、蔬菜五大支柱产业已形成规模。进入“九五”,邓州市的农村经济有了突破性进展,1999年,全市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0.6亿元,农民人均收入达1991元,粮食总产突破75万吨大关,其中夏粮总产突破5万吨,再创历史最高水平,棉花产量3.49万吨,烟叶产量2.25万吨,油料8.1万吨。

  中国黄牛在南阳,南阳黄牛在邓州。邓州是全国秸杆养牛示范县(市)和优质牛基地,其中肉鲜嫩味美,皮质优良。全市黄牛饲养量达50余万头,以黄牛为主的畜牧业已成为邓州市五大支柱产业之一,1999年总产值完成11.6亿元,肉类产量达10.28万吨。

  邓州市是我国重要的烟叶生产基地、优质烟开发基地,内贸烟储备基地和外贸烟出口基地,年种植面积在15万亩以上,产烟量在2000万公斤上下,年烟叶出口量占河南省的70%以上。邓州市烟叶以其质量好,颜色鲜,吸味芬芳,曾在多次国际各种展览会上获得殊荣。至90年代已与国际上的多个烟草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贸易联系,如英美、德宝、环球等多家国际公司。 除烟叶外,芝麻、油菜、花生等油料作物也是主要经济作物,芝麻年产量在350万公斤以上,油菜年产在500万公斤左右,花生年产在5000万公斤以上。 邓州市棉花品质优良,棉花绒长,细度、强力、成熟系数、色泽各项指标均达到和超过国颁标准,曾远销到苏联、日本、法国及东南亚等国,平均年种植在20万亩以上,产量1000吨以上。 近两年,邓州市大力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战略调整,通过发展高产、高效含税的小辣椒生产,2000年种植天鹰椒、三鹰椒、贵州王三大系列优质小辣椒面积达50万亩,加上周边县市50万亩,该区域内种植面积达100万亩,产量有20万吨,占全国总干椒面积的1/4,逐步形成全国最大的小辣椒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。

  近年来,邓州市委、市政府对粮食系统的各部门进行大力改革,在全国粮食系统不景气的情况下,邓州市的粮食系统却焕发出勃勃生机,一改粮食部门单一的管理职能,大力兴办企业,着力在“两个转变”上下功夫,以质量求生存,以信誉求发展。已初步形成以粮办加工业为龙头,以多种经营、粮贸为两翼的发展格局。目前,以面粉、油脂、饲料、综合包装、花生制品为依托的加工业体系已初具规模,实现农产品深加工,农工贸一体化的初步格局。粮办工业各项指标连年均居河南省同行业先进水平。近年来,粮办工业共获“优质产品”及“消费者信得过产品”30个。其中国家金奖产品5个,部优、省优产品12个,产品畅销豫、鄂、川、陕、京、津、沪等10多个省、市、区。

  

邓州市特产

烟叶、辣椒、小磨香油、全虫、元胡、半夏

邓州市旅游特色

福胜寺塔:又称梵塔,位于河南省邓州市城内十字街西南。1988年5月,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修葺该塔时发现塔基地宫。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,由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共同组成发掘队,于1988年7-8月进行了发掘,出土了金棺、银椁、舍利瓶及玻璃葫芦等一批文物。 太子岗遗址: 此遗址位于邓州市穰东镇南600米的太子岗上.遗址北临郝庄村,南靠郑庄,西濒官庄及双庙村村部,西面古有淇河流经(很早已干,1958年将河沟填平)此河就是古人赖以生活用水的河流,现尚沿高出地面10米.呈缓坡隆起,遗址以岗的高点为中心,每边约呈500米的正方形,其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,文化层厚度2-4米,出土器物有:鸭嘴形鼎腿、指纹鼎腿、鼎口沿、灰色高领罐口沿、红色和灰色的陶钵、陶杯底、陶器座、条纹灰色陶罐口沿、红色陶罐口沿,黑色陶壶、陶纺轮、石斧、鹿角和人骨架等物。根据器物断定,此遗址的文化性质应属于新石器时代治水流域二期文化。1976年6月,地区文物普查队对此遗址进行了检查,认为此处遗址虽因群众挖硝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,但其保存部分尚大,地下埋藏着很多可供研究的重要资料,因此仍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 霍去病墓:位于邓州市张村镇冠军村西,据明代《嘉靖邓州志》记载,霍去病墓于州西北四十里冠军城内。墓底平面呈圆形,高7米,底直径30米。霍去病墓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,树有保护标志,冠军村设有专职文物保护员负责管护。 花洲书院:始建于宋代庆历年间,北宋著名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、教育家、思想家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期间创建了书院内讲学堂——春风堂、藏书楼、斋舍,并在书院东侧创建百花洲,重修览秀亭,构筑春风阁,花洲书院因百花洲而得名。
南阳旅游:
邓州市旅游 方城县旅游 南阳市旅游 南召县旅游 内乡县旅游 社旗县旅游 唐河县旅游 桐柏县旅游 西峡县旅游 新野县旅游 镇平县旅游 淅川县旅游